
第二天的第一個行程是到林田山文化園區~
官網的簡介
http://fw4.hccc.gov.tw/regional/0413/introduction.html
【簡介】 隱世山城-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 林田山原名「摩里沙卡」(森?的日語發音,現 稱森榮),這個離花蓮市約四十公里,隱身在中央山 脈腳下,因木材而繁華的小山城,民國50年代是林田 山伐木的全盛時期,「摩里沙卡」聚集了約四、五百 戶人家,約有二千多人居住於此,其中更有為了林場 員工子女就學需要所設立的森榮國小及林田山幼稚園 ,每週免費放映 2 至 3 場電影的中山堂,供應日常民 生用品的購買部(福利社),解決單身員工飲食問題 的公共食堂,以及製材廠、火車站、修理廠、醫務室 、豬灶、公共浴室、攤販市場、冰果店、米店、洗衣 部、魚菜部、理燙髮部、消防隊、文化工作隊等等, 十足是因木材而繁榮的山中城鎮。 林場裏堆積如山的原木,散發淡淡的檜木香氣瀰 漫著整座山谷;山區伐木場的集材機不停地運轉、集 材;拾階而建的日式魚麟黑瓦房,濃烈大和風味的建 築,遺世獨立在山間;加藤式「蹦蹦車」拖著粗大的 原木在山區川流不息,呼嘯的「流籠」夾雜著伐木工 人的吆喝以及低吼沉重的鏈鋸聲,此起彼落地盤旋迴 盪在山谷間……。這宛如電影「多桑」裏的場景,是 台灣遺留下來最完整、最具特色的伐木基地,無論規 模或重要性,都是「東台灣林業開發史」上重要的據 點與見證。 然而,台灣光復初期的「三多」林業政策-多伐 木、多繳庫、多造林。在伐木多、繳庫多,遠比植栽 造林的速度迅速下,造成大地生態環境的反撲,也使 森林遭受破壞後的後遺症一一呈現,造成逢雨作水災 、無雨則苦旱的慘重社會成本損失。民國60年代環保 意識的抬頭,保護森林運動風起雲湧,政府適時的重 新調整林業政策,以國土保安、森林永續經營、保護 森林資源為宗旨。林務局也在 民國 78 年 7 月 1 日 起 ,由事業預算單位改為公務預算單位,從此不用再以 林養人,自負盈虧來砍伐森林。是因,成也木材、敗 也木材,一些靠生產木材而興盛、繁榮的山城小鎮, 也就逐漸地的沒落,繁華落盡的林田山,人口也隨之 外流只剩下幾十戶人家;當年風光一時的「蹦蹦車」 ,滿載著林田山人的回憶,漸漸走入歷史;偌大的中 山堂,也不見當年萬頭鑽動的盛況;幸好,以台灣檜 木製成的一百多幢日本式魚麟瓦房,難能可貴地依舊 林立於繁花綠葉當中,這大概是氣力放盡的林田山, 留給世人最後一抹的嘆息和感傷。 林田山有股無可抗拒的吸引力,其吸引力的源頭 及基礎,緣起於60年幽遠歷史所散發出一種特別的林 業人文所產生的動人力量。正因為這懾人力量,林田 山林場近百年來的轉變,如何從過去的繁華榮景,因 林業政策的改變趨至沒落,再由社區總體營造概念, 轉化成為保存林業文化資產為目標、積極推動社區林 業計畫,刻劃「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」的每一筆歷史 軌跡,讓屬於林田山的故事,得以不停地繼續說下去 …… 。 【 館舍特色 】 「嗨荷嘿、荷荷嗨,林田山是我們的家鄉,我們 的事業在這裡發展,我們的兒童在這裡生長,啊~我 愛林田山……」這是林田山之歌中,一段描繪當時林 田山林場員工的生活寫照,這個隱世獨居的山林小鎮 ,曾因其豐沛的林產資源,創造歌舞昇平的榮景,更 因為優渥的生活機能條件,遺留下許多深具特色的建 築遺跡,彷彿未完待續的影片,隨時期待著續集的發 生……。目前,園區內仍保有許多當年遺留下來之特 色建築與設施,如:日本式木造魚鱗黑瓦房的「日式 住宅區」、運輸產地原木的 「森林鐵道」、景致優 美的 「旭東亭」、提供單身員工伙食的「森榮餐廳 」 、目前的 「 林業文物展示館 」 ,則 原為放置 林場工作機具的倉庫,以及當年的高階主管宿舍,現 已整建為 「林田山社區咖啡館」(林田山服務中心 )等等,其歷史意義與其建築語彙,為歷史紀錄中不 可抹滅的最佳佐證。 林田山是台灣遺留下來最完整、最具特色的伐木 基地,無論規模或重要性,都是台灣林業開發史上重 要的據點與見證。近十年來相關單位曾企圖讓園區重 現生機,先後進行諸多大型規劃案,民國75年,林務 局委託亞東造景公司完成林田山森林遊樂區計畫;民 國85年花蓮縣立文化中心推動辦理的「林田山藝術歸 鄉」活動;民國87年度起接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社區總體營造的輔導,由初階段的社區居民意識凝聚 、社區人才的培訓到自行企劃辦理各類藝文活動;近 年來,林務局推動社區林業計畫,將林業帶入社區, 社區結合林業,以再造林田山為一座林業文化園區的 理想努力著,試圖用另外一種的內涵方式,使沉寂已 久的林田山風華再現。 ◎相 關照片及文字資料提供:林田山社區咖啡館

↑原來入口是滿妹豬腳旁邊的路進去~
一開始我們照導遊所說,先走上階梯到了中山樓~
然後就四處看看晃晃~
但這邊停留的時間只有短短的40分鐘左右吧~實在沒辦法好好逛啊...
這邊適合人像外拍,有很多懷舊的日式建築 ~老房子~






腳架跟搖控器是合照的好幫手~~

↑有時也可拍到有趣的畫面~




↑我拍照一號表情很常出現.....
園內景色匆匆一瞥~~














老房子用黑白調處理感覺比較有FU...
【參觀資料】
類 別:閒置空間再利用 ( 歷史建築 )
行 政 區 : 鳳林鎮
層 級:其他館舍
館藏重點:台灣林業文化遺跡、日式建築語
彙、山城聚落文化
地 址:花蓮縣鳳林鎮森榮里林森路99巷
99 號
洽詢電話:03-8752378
傳 真:03-8752371
參觀時間:週一至週日上午9 點至下午 5 點
導覽服務:20人以上之團體提供導覽服務,
需於 10 天前預約
網 址:尚在規劃中
交通資訊:
1. 自行驅車前往路線:
於台九線244公里處轉 台 16 線西﹝萬
森路及林森路﹞,距離約2.5公里。
2. 鐵路、客運:
搭乘火車至萬榮火車站下車,沿 台
16 線西 ,依指標而行,距離約 2.5 公
里;或於花蓮新站出口處,搭乘花蓮
客運往光復富里方向班車,於早上5點
10 分開始平均每半小時一班車,在萬
榮招呼站下車,沿 台16線西 ,依指標
而行,距離約 2.5 公里。
行 政 區 : 鳳林鎮
層 級:其他館舍
館藏重點:台灣林業文化遺跡、日式建築語
彙、山城聚落文化
地 址:花蓮縣鳳林鎮森榮里林森路99巷
99 號
洽詢電話:03-8752378
傳 真:03-8752371
參觀時間:週一至週日上午9 點至下午 5 點
導覽服務:20人以上之團體提供導覽服務,
需於 10 天前預約
網 址:尚在規劃中
交通資訊:
1. 自行驅車前往路線:
於台九線244公里處轉 台 16 線西﹝萬
森路及林森路﹞,距離約2.5公里。
2. 鐵路、客運:
搭乘火車至萬榮火車站下車,沿 台
16 線西 ,依指標而行,距離約 2.5 公
里;或於花蓮新站出口處,搭乘花蓮
客運往光復富里方向班車,於早上5點
10 分開始平均每半小時一班車,在萬
榮招呼站下車,沿 台16線西 ,依指標
而行,距離約 2.5 公里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